p406
您所在的位置:汽车行业网 > 动态 >

3月乘用车市场井喷:自主品牌崛起,新能源强势反弹

文章来源:中国广告网     发布日期:2025-04-21 11:05     阅读量:10593   会员投稿

3月乘用车市场井喷行情来袭:自主品牌崛起展现新风采,新能源强势反弹开新局

日前,乘联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为 3 月乘用车市场描绘出一幅繁荣景象。今年 3 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量达 194 万辆,同比增长 14.4%,环比增长 40.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 512.7 万辆,同比增长 6%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近几年国内车市零售呈前低后高走势,今年 3 月零售量接近 2018 年 3 月 198 万的历史最高水平,处于历年 3 月零售高位。得益于国家双新政策推动,价格战缓和,行业内卷改善,今年 3 月同比零售增速为近 10 年最高,扭转了以往 3 月增速偏低的局面。

自主品牌高歌猛进,市场份额创新高

3 月,自主品牌表现堪称惊艳。零售销量达 122 万辆,同比增长 31%,环比增长 33%,在国内零售市场份额占比 62.7% 。尽管较 2 月稍有回落,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增长 7.7 个百分点。从 1 - 3 月整体看,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升至 63%,较去年同期增长 7.9 个百分点,主导地位愈发稳固。主流合资品牌 3 月零售量为 48 万辆,环比增长 45%,但同比仍小幅下滑。德系、日系、美系品牌份额均呈下降趋势,德系零售份额 17%,同比下降 3.6 个百分点;日系零售份额 12.2%,同比下降 1.5 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 6.8%,同比下降 1.4 个百分点。豪华车板块 3 月零售 25 万辆,同比下降 7%,环比增长 68%,零售份额 12.9%,同比下降 3 个百分点。对比之下,自主品牌无疑是乘用车市场主力,彰显了传统自主企业新能源转型的成功。在新能源市场,自主品牌渗透率高达 72%,而豪华车为 35%,主流合资品牌仅 6%。从月度新能源车国内零售份额看,3 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 71.5%,同比增加 1.3 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 2.8%,同比下降 2.3 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 17.1%,同比增长 3 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 7.5%,同比下降 1.2 个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先发优势正转化为全面市场竞争力,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传统自主品牌凭借快速布局新能源车型抢占先机,新势力品牌崛起也助力自主品牌份额增长。反观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表现滞后,市场份额下滑,反映出战略迟缓与技术储备不足。豪华车市场虽有品牌和技术优势,但在新能源车领域渗透率低,面临自主高端品牌和新能源新势力双重冲击,竞争压力加剧。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2025 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望达 72.5%,比亚迪、奇瑞、吉利预计贡献 188 万销量增量。

新能源车渗透率回升,出口表现亮眼

据乘联分会数据,3 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 99.1 万辆,同比增长 38%,环比增长 45%,1 - 3 月累计零售 242 万辆,同比增长 36.4%。3 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零售渗透率 51.1%,较去年同期提升 8.7 个百分点。2024 年 7 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首破 50%,随后连续 5 个月维持,后因春节等因素,3 个月渗透率低于 50%。如今重回 50% 以上,凸显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韧性。崔东树表示,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回升得益于报废更新、以旧换新叠加新能源免征购置税等政策推动。截至 3 月 24 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超 150 万份,体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及政策导向。3 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同环比双双上涨,出口 14.3 万辆,同比增长 6.4%,环比增长 21.2%,占乘用车出口 36.6%,较去年同期增长 4.9 个百分点。纯电动占比新能源出口 62%,A00 + A0 级纯电动车出口占新能源出口 33%(去年同期 37%)。车企方面,比亚迪出口表现突出,3 月出口量 67,307 辆;奇瑞汽车出口 16,376 辆;吉利汽车、上汽乘用车等也表现不俗。而特斯拉中国出口量近两月下滑,3 月仅 4,701 辆,或受海外政策变动、需求疲软、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

4 月车市有望平稳增长

今年初乘用车市场,1 月遇冷,2 月产销强势反弹,3 月回归常态化消费节奏。3 月国家安排 3,0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促消费品以旧换新,各地也出台促消费政策,叠加车展、主机厂厂补加码等线下活动,车市开局良好。节前燃油车消费潮转为节后新能源消费潮,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成为春季乘用车市场恢复的主要动力。展望 4 月车市,多重利好因素支撑其平稳增长。4 月工作日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利于产销;2024 年春季价格战致 2 - 3 月市场低迷,随着去年 4 月后车市恢复增长,今年 4 月有低基数促进效果;国家及各地促消费政策推动,春季车展活跃市场气氛;上海车展及车型发布活动,叠加 “五一” 5 天长假带动自驾游,新产品增配不加价提升性价比,拉动新购和换购需求。不过,外部环境变化、加关税压力影响消费心态,但国家促进内需政策导向明确,乘用车市场稳内需效果将持续显现。出口层面,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美国占比极少,不受美国加关税影响。本轮关税调整虽短期内影响中国品牌海外基地投产布局,但随着 “一带一路” 和全球南方国家市场合作加深,中国汽车全球化仍具发展空间,尤其新能源车在当地制造和普及,以及燃油车产业优势发挥,将助力全球市场节能减排。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阅读

fc451
i8a8566
C-U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