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下称《报告》),《报告》从宏观环境、政策环境、发展现状、创新与发展、风险与挑战、机遇与展望六方面总结了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的银行业贸易金融业务发展情况。
《报告》指出,最近五年,我国银行业贸易金融业务实现结算业务逐年增长、融资业务稳定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2022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总量10.60万亿美元,较2021年增加0.51万亿美元,总体增幅5.05%;我国各主要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涨跌互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总量小幅增长5.69%,同时呈现出表内贸易融资业务占比小幅回落,进口贸易融资业务占比大幅回落等特点;我国主要银行国内信用证结算总量1.9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涨幅达33.16%,增长较快;我国商业银行保理业务持续发展,国内保理业务依旧为主要增长点,占比达92.71%。
《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资源、数字化平台对接等手段,创新贸易金融产品,满足小微、外贸企业的金融需求;同时,推出了跨境人民币资金池、跨境人民币供应链金融等一系列贸易结算和融资产品,助力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逐年增长。
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在自贸区、保税区、特殊经济功能区进一步加大贸易金融创新力度。对于外贸企业客群,还进一步丰富了离岸贸易金融产品、扩大了离岸贸易金融服务范围,包括在各账户监管范围内为企业提供基本的结算与汇兑服务,通过贸易链条将境内母公司授信资源传输到境外子公司,协助企业充分利用在岸、离岸两个市场的融资价格和汇率差异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联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境外公司办理出口信保融资等具体创新举措。
《报告》认为,2022年以来,我国贸易金融业务面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增长受冲击;发达经济体供应链回迁,发展中经济体供应链重组;全球金融环境持续收紧,汇率市场大幅波动;全球贸易格局调整,冲击现有国际贸易秩序等风险挑战。
《报告》指出,下一步,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聚焦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结算和融资需求,积极助推外贸结构优化升级,切实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在不断创新贸易融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加强对贸易融资的监管和风险控制;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把握贸易金融领域发展的新契机。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