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06
您所在的位置:汽车行业网 > 新车 >

对话舍弗勒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张艺林:舍弗勒与纬湃科技合并的协同效应正加速显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     发布日期:2025-04-21 10:19     阅读量:15748   

2024年10月1日,舍弗勒集团成功完成对纬湃科技集团的合并,此举标志着两大技术领军企业正式开启战略协同与资源整合的全维度进化。

当时间推移至今,这场已历时半年有余的整合进程,正加速释放协同效应,从技术研发的深度融合到产品矩阵的扩容,从区域市场的资源优化到新兴领域的战略开拓,这场“1+1gt;2”的战略整合正陆续结出硕果。

2025年4月23日-5月2日,在第21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舍弗勒将携最新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重磅亮相,这是舍弗勒完成对纬湃科技合并后首次参加上海车展,届时将集中展示两家公司合并后更加丰富且高度互补的产品组合及技术实力。

值此展会前夕,舍弗勒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张艺林博士接受盖世汽车独家专访,围绕舍弗勒与纬湃科技的战略整合进程、协同赋能效应及对中国市场战略布局的助推等话题进行了深度分享。

“舍弗勒与纬湃科技合并,打造一家专注驱动技术的科技公司”

在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诸多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机电一体化能力正成为重构行业竞争格局的核心要素。

而舍弗勒与纬湃科技的合并,本质上正是对“机电一体化”核心竞争力的强力布局。“尽管舍弗勒与纬湃科技的合并看起来像资本整合,但更大的考量是技术融合。”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张艺林如此表示。

他指出,舍弗勒以机械工程与精密制造见长,而纬湃科技在电子控制、软件算法领域积淀深厚,二者的技术极具互补性,这让舍弗勒通过二者深度的战略协同与资源整合具备了机电一体化的关键能力,为舍弗勒构建覆盖“驱动技术全链条”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战略可能。

事实上,在合并纬湃科技后,舍弗勒顺势调整了品牌战略定位,从“汽车与工业产品供应商”转型为“专注驱动技术的科技公司”。如今,舍弗勒可以提供覆盖所有驱动类型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从“驱动导向”、“驱动传递”、“驱动控制”,一直到“驱动运维”等八大类别。

张艺林指出,于舍弗勒而言,过去机械与电子部件是“跨企业协作”,如今则是“内部协同”,舍弗勒能够自主定义系统边界,实现机械与电子的深度融合,“我们不再局限于单个部件的研发,而是从系统层面进行整体设计和优化。且机和电合在一起后,我们还可以做系统和软件,这为我们打开了更大的空间。”

当然他也提到,也有一些公司“跳过零部件直接做系统”,但在他看来,这些公司对底层零部件的技术理解往往存在局限,高度依赖外部供应链支撑,而舍弗勒一类具有深厚积淀的企业,通过长期深耕零部件领域积累了核心技术优势,继而向系统层面延伸,这种基于底层技术的深度整合,既确保了关键部件的自主可控性,又可赋予系统级产品显著的性能优势与成本控制能力。

“机电一体化强力布局下,舍弗勒可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

技术协同的最终目标是为客户创造价值。

张艺林指出,舍弗勒与纬湃科技的合并,不仅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优势互补,更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价值创造上展现出强大的协同效应,“由于具备机电一体化能力,我们内部可以进行大量的产品的垂直整合,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电机和机械传动耦合地更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另外也可以以最优的成本去做成这件事,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

据了解,在电气化方面,通过结合纬湃科技在电子和软件领域的优势,舍弗勒进一步拓展了在电驱动领域的能力,不仅为客户带来更加丰富且全面的产品组合,还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及业务协同,为客户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智能化方面,与纬湃科技的合并进一步丰富了舍弗勒在传感器、执行器等领域的产品组合及技术能力,不仅使公司在智能化方面的应用拓展至智能车身领域,还强化了公司的垂直整合能力,最终为客户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

当然,正如张艺林所说,在具体项目上,要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价值,应该打破部门边界,让同事更融合,以客户项目为抓手凝聚大家的能力,“在与纬湃科技合并后,舍弗勒一直在进行这项工作,接收到一些项目后,我们可以迅速调集双方员工组成项目组,融合双方经验,快速且有效地完成项目。”

据他透露,从中国市场客户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舍弗勒与纬湃科技的战略整合展现出高度认可。

2025年,正值舍弗勒进入中国30周年。30年来,舍弗勒始终坚持“本土资源服务本土市场”,持续深化在中国的发展。

在张艺林看来,中国不仅是重要市场,更是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我们对中国市场非常有信心。从当前发展态势来看,中国在电动化领域已形成显著领先优势,展现出更快的技术迭代速度。这种优势具体体现在材料工艺创新、设备设计优化及客户需求响应等维度。”

当然他也指出,在中国市场,几乎所有参与者都有紧迫感,舍弗勒也不例外。

也正因如此,张艺林表示:“在中国市场,我们对新技术、效率和成本的追求远高于其他市场,因此我们多年前就在中国建立了自有体系,并且快速形成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我们积极使用本土资源,自力更生。”

“往后看,舍弗勒还会有很大的后劲”

值得关注的是,以机电一体化能力为支撑,舍弗勒正不断实现业务版图的战略性延伸。

“能力的整合,为舍弗勒各部门的创新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现在我们的员工都在考虑是否可以利用我们的机电一体化能力去做一些崭新的事物,比如做机器人,再比如进入医学领域等等。”张艺林如此表示。

他指出,如今,泛电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是汽车行业,很多行业都在积极推动电动化进程。

比如在航空领域,随着电动化趋势的深入发展,飞机的动力系统正经历深刻变革,飞机的螺旋桨驱动开始采用电机。再比如具身智能,早先一些海外企业所用的是液压动力,而从中国企业来看,他们更倾向于机电一体化方案。

这意味着,构建了机电一体化能力后,舍弗勒可以进一步拓宽业务边界。

据张艺林介绍,在航空领域,舍弗勒的产品货架已经由原来专注的轴承产品,逐步扩充到了电机产品。

在飞行汽车领域,舍弗勒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就在今年1月,舍弗勒与飞行汽车公司小鹏汇天在广州签订飞行汽车动力量产协议,双方将在飞行电机定转子总成量产方面展开合作。根据协议,舍弗勒将为小鹏汇天最新推出的“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提供飞行电驱核心零部件——电机的定转子总成。

在机器人领域,舍弗勒也正在释放越来越多的动作。据透露,接下来,舍弗勒计划在中国落地一家机器人公司。

张艺林表示:“过去我们只能做机械部分,电子部分则要找别人,这样就很难再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去。与纬湃科技合并之后,我们构建了机电一体化的能力,这让我们在泛电动化趋势下,可以延伸到更多领域。”

总之,在泛电动化浪潮下,舍弗勒在机电一体化能力的驱动下,正在打开全新的增长空间。张艺林认为,往后看,舍弗勒还会有很大的后劲。

在他看来,从能力角度来看,舍弗勒当前约处于7分的水平,还可以再继续上两个档次,达到9分。

至于要在哪些方向补强,他表示,应加大研发自主权,通过资源配置与时间窗口的合理规划推动创新,例如公司在机器人领域预计在2025年底至2026年中将实现显著进展,“现在就是该投钱的投钱,因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立马干成,是需要去孵化两三年的。”

盖世小结:舍弗勒与纬湃科技的合并,并非简单的规模叠加,而是一场面向未来驱动技术的深度战略布局。通过协同效应释放的技术互补与市场拓展能力,合并后的舍弗勒有望在激烈竞争中占据先机,成为驱动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阅读

fc451
i8a8566
C-U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