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退场、经济下行、鲶鱼特斯拉掀起空前价格战,造车新势力盈亏尚未平衡,而已有车企陷入破产边缘……2023年新能源汽车已然进入市场化的全新战局,激烈而残酷。
在此大背景下,汽车市场趋势,智能化走向,供应链、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以及ChatGPT引领的AI经济又将给自动驾驶带来怎样的变局?在近日举办的第一届英飞凌汽车创新峰会暨第十届汽车电子开发者大会上,便有行业众咖齐聚一堂,对一系列行业前瞻性话题进行了探讨。
低碳化和数字化是未来十年的巨大推动力
英飞凌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英飞凌大中华区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负责人 潘大伟;图源:英飞凌
“我们认为低碳化和数字化是未来十年很大的推动力。这两个领域都是英飞凌非常关注的方向,低碳化和数字化会为英飞凌带来在半导体行业中强劲的增长需求。”在峰会上,英飞凌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负责人潘大伟先生如是表示。
当前,低碳化和数字化已经成为未来汽车的“关键词”,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低碳化和数字化在半导体行业中也带来了强劲的增长需求。作为半导体行业中第一家定下长期碳中和目标的国际公司,英飞凌计划在2025年,自家工厂碳排放较2019年减少70%,2030年达到碳中和。
英飞凌表示,得益于低碳化和数字化,公司营收在过去五年高速增长。2022财年,公司营收达到142.18亿欧元,利润率达23.8%。
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汽车电子事业部负责人曹彦飞;图源:英飞凌
至于半导体领域的业务增长动能,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汽车电子事业部负责人曹彦飞表示,汽车半导体,尤其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的增量非常巨大,结合有关机构数据,英飞凌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以30%左右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实现成倍增长。
基于此,英飞凌扩产动作不断。潘大伟指出,2022年英飞凌宣布将在德国德累斯顿投资50亿欧元扩大300毫米晶圆制造能力,并宣布在马来西亚居林工厂建设第三个厂区,预计于2024年投产。值得一提的是,在其19个不同的生产基地当中,无锡工厂未来五年会进一步加大生产能力,提升本地采购能力,发展在大中华区加工、代工的合作伙伴。
曹彦飞直言,中国从产销角度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600万台,在全球NEV中占比也大于五成,这是新能源真正变成市场驱动过程中的一次里程碑。
图源:英飞凌
其预计,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得益于电动化趋势,预计从2021年至2029年,在中国市场,用于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半导体市场规模将以约2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实现增长。在智能化和自动辅助驾驶领域,预计未来五年,在中国市场,用于ADAS应用的半导体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0%。“当前,智能化和自动辅助驾驶以L2级别和“L2+”级别为主,高阶自动驾驶的不断发展会让所需的汽车半导体用量出现大幅增长。”曹彦飞说,在网联化方面,从2021年至2029年,中国域控制器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也将超过30% 。
智能化快速推进业务增长可观
伴随新能源汽车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低碳化和数字化之外,智能化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另一重要趋势。进入汽车智能化的“下半场”竞争,从终端车企到产业链上游半导体产业都进行了深刻的变革与升级。
赛道机遇下,英飞凌在会上也谈及市场已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汽车中的电气化、智能化、联网化都有着非常可观的增长。根据潘大伟介绍,英飞凌在汽车半导体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12.7%,排名全球第一。其中,在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遥遥领先,占据31.7%的市场份额;在汽车传感器领域的市占率达14.1%;在汽车MCUs领域的市占率为22%;在车用NOR Flash存储芯片领域也是行业翘楚,市占率全球第一。
作为终端车企代表,哪吒汽车在核心技术深度自研的基础上正不断提升功能等级与智驾体验,通过多元计算平台及硬件配置,形成不同车型高低搭配,助力科技平权。在会上,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零部件公司总裁彭庆丰指出,目前智能驾驶已经从2021年-2022年的辅助驾驶阶段,进入到人车共驾模式,实现了高速和城区领航、记忆泊车短距召唤等功能。2024年哪吒还将实现托管驾驶,2025年之后则将进入L4+级别的全自动驾驶阶段。
对此,哪吒也正在打造全自动驾驶第三生活空间以及整车融合全栈OS;并计划未来3-5年从集成动力域的域控平台逐步升级为中央域控的超算平台。
图源:2023第一届英飞凌汽车创新峰会暨第十届汽车电子开发者大会
针对汽车智能化的飞速推进,盖世汽车创始人、总裁、资讯总编周晓莺也在会上指出,随着消费者对于辅助驾驶的重视程度和支付意愿能力逐渐提升,行业配置会迅速跟上,这将导致国内L2级别以上智能汽车市场将进入快速渗透期,预计2025年、2028年将分别达到63%、84%左右。
由于传统座舱主要是MCU中控屏和仪表,而智能座舱不仅涵盖中控屏、预控制器、仪表等,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增量硬件,包括氛围灯、通信模块、网关、屏幕等,以及其他很多增量软件,所以智能座舱的单车价值占比和金额将持续提升。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智能座舱的单车价值量或将达到传统座舱的3-5倍,其中座舱硬件价值量将提升至座舱产品总价值量的70%左右,智能座舱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
图源:2023第一届英飞凌汽车创新峰会暨第十届汽车电子开发者大会
另在智能驾驶核心技术自研能力建设方面,周晓莺表示,多家造车新势力主要还是围绕“硬件外采+软件技术自研”的产业布局,同时开始自主开发自动驾驶和座舱系统技术,通过自研、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寻求对核心部件垄断供给的突破,其中尤以头部玩家投入为最。
她指出,芯片、预控、操作系统、感知算法、决策和控制算法都是业界自研的重点,“操作系统是未来竞争核心,操作系统的中间件及通用件也是热点,高算力、异构融合的自动驾驶芯片是行业必然选择。”
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也在会上强调,2023年是智能驾驶市场的冲刺之年、大考之年,智驾产品将进入快速增长的全线爆发期。伴随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开始冲刺由数据驱动的3.0时代,真实用户覆盖和多城市落地则成为大家比拼的维度。
图源:2023第一届英飞凌汽车创新峰会暨第十届汽车电子开发者大会
张凯称,在乘用车领域,软硬件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以及搭载规模的扩大,将推动智能驾驶功能由此前的高端车型独享逐步覆盖至中低端车型。
“智能座舱能为用户提供怎样的服务?”面对此问题,理想汽车副总裁勾晓菲则认为,交互会成为服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层逻辑,三维空间交互是人车交互的发展趋势。当前,人与车的交互方式多是通过手机和显示器等平面进行交互,但汽车座舱是一个三维空间,所以把二维交互技术移到一个三维终端里是明显的错配。
那么,如何将二维交互升级至三维交互呢?勾晓菲指出,升级的本质主要在感知层面。交互不能只靠触觉,还要具备听觉和视觉能力,以及对3D空间的听觉感知和视觉感知能力。“如何处理信息、准确洞察用户意图,并且针对相应用户画像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汽车智能座舱行业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AI在智驾领域带来多大改变?
2023年开年,ChatGPT一夜爆火,AI赛道随即在各行各业狂飙突进,汽车领域也不例外。特别是一众车企都在聚焦软件能力的升级,算法变得越来越重要,而AI赛道的再度爆火可谓是提供了一些新方向与新思路。
经纬恒润高级副总裁兼CTO范成建表示,大模型是一个趋势,其应用于自动驾驶是一个非常确定的趋势,但不确定性主要聚焦在云端和车端(需要演进的过程)。不过,后者未来演进速度也会加快。
地平线总裁陈黎明也认为,大数据、大模型在自动驾驶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广,车端的话主要是SoC基于数据驱动的角度进一步应用。类似于手机SoC先进工艺发展过程,包括进一步开发芯片算力,关注芯片通用性、芯片安全,提升芯片工艺、封装技术,以及在架构设计、软硬结合等方面,都是未来发展方向。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新能源汽车进入到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也正加速实现对传统燃油车车的替代,而在此过程中,结合疫情三年,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车企自研比重攀升、上下游厂商合作紧密,汽车生态圈的协同效应也更为凸显。
对此,英飞凌也强调,某种意义上,价值链上的Tier1、零部件以及OEM厂商,最终是为汽车市场、终端客户以及消费者服务的。曹彦飞称:“我们的半导体都流向了合作伙伴、Tier1,最终到车厂,也说明前端的需求是巨大的,所以我们才有机会提供这样的服务,来提供我们非常完整的优秀的解决方案。”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